浏览数量:63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海门)实验初级中学尧化校区 发布时间: 2022-03-07 来源:本站
马家佳老师是中共党员,栖霞区优秀青年教师。她热爱生活,热爱学生。尊重学生,遵循学生的个性,她以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我要用我的一生上好一节课”为追求目标,努力打造“有意思、有意义”的生物课堂,力图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动”起来。
她常常对孩子们说:“让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是的,学习离不开思考和探索。为了让自己有“一缸水”,她让自己沉淀在书籍中。撰写的多篇论文案例在南京市、栖霞区的评比活动中获奖,其中一篇论文获得南京市一等奖。她主持南京市“十三五”规划课题“STEM理念在初中生物校本课程中的案例研究”,其间开发的校本课程“我是小maker”获得栖霞区一等奖,“绚彩生物DIY”获得南京市一等奖,“生物小maker”获得南京市三等奖。
她营造愉快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自尝尝。”在她的生物课堂,孩子们亲自研究骨的成分、观察鸡卵的结构、观察被红墨水染红的木质部,观察种子的萌发,品尝甜美的酒酿......孩子们用一双双求知小眼睛观察着美妙的大自然,用一双双灵巧的双手触摸着世界。体验让学习更加快乐。
她鼓励学生积极表达,尽情展现自己的想法。她的课堂上,常常有“调皮的”孩子打断。课堂上,她说:“生物有生、老、病、死。”有孩子说“有一种水母不会死。”她带着学生学习“我国的珍稀动物”,有孩子插嘴:“除了书本上的大熊猫、白鳍豚等,我国一级保护还有东北虎、扬子鳄。”孩子们的插嘴让她既头疼又欢喜。她引导插嘴的孩子举手表达,鼓励孩子们走上讲台,把知道的分享给他人。表达让学习更加快乐。
她与同组老师举办生物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每年与同组老师研究,举办生物模型比赛。在制作中,让学生理解知识,发挥创意,提高动手能力。让学生代表给作品打分,选出孩子们心中最好的作品,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实践让学习更加快乐。
她打造第二课堂,打开孩子们的双眼。她告诉孩子们知识不是“死”的,知识是来源于生活、并能运用于生活的。在第二课堂中,她带着孩子们制作微景观,孩子们发现阴暗角落里的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如此生动;她带着孩子们制作蜂蜡唇膏,孩子们看待小蜜蜂的眼神都变得亲切;她带孩子走进校园,认识植物,认识“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威力,孩子们真切感受到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是的,是知识让学习更加快乐。
看到孩子们一张张的求知的、快乐的笑脸,宛如烂漫山花,这是她期冀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