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标题
  • 文章摘要
  • 文章内容
  • 全文搜索

【融进名师】此心不渝是语文——记我校优秀教师葛蕊

浏览数量:178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海门)实验初级中学尧化校区     发布时间: 2021-11-02      来源:本站


葛蕊:南京市栖霞区实验初级中学尧化校区语文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第九届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第八届栖霞区语文学科带头人,南京市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栖霞区教学先进个人,栖霞区先进教研组组长。

葛老师生长于淳朴又诗意的八十年代。一九八七年的某一天,已届中年的朱桂兰老师握住她的手写下的第一个词是:语文。从此就开启了她与语文的缘分。后来她考进了师范学校,也成为了一名语文老师。
  
她常说,走上教师这条道路,要感谢教导她做人、给予她文化的老师们,感恩的最好方式就是把她们的精神和爱传递下去。

求索,是葛老师人生的底色。她担任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近20年。教学中,她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目标和追求。她喜欢开展活动,在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的同时,拓宽学生的眼界。她想让学生明白,生活的外沿有多大,语文的外沿就有多大。她常说,语文教学的领域是十分宽广的,需要探索和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语文教师要有智慧,要教给学生“活”的知识。她鼓励并辅导学生参加多项竞赛,看见学生在市、区获得奖项,她比学生还高兴。

求实,是葛老师带领教研组的风格。作为教研组长,她重视教学常规工作,注重提高课堂效率。她以集体听课、说课、评课、专题研讨等形式作为工作的抓手,促进教研组工作的展开。她鼓励年轻教师们通过多种渠道加强专业学习,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素养,要经常向自己的师父学习、取经,就像她自己常常向她的师父葛琳华请教一样。她主张青年教师们参加各类专业技能竞赛和教科研评比,并就他们遇到的难题积极帮助。她尊重本组教师的个人风格和创造,主张在和谐的氛围中互相感染和熏陶。在她的努力下,语文教研组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荣获了区优秀教研组的称号。

求智,是葛老师班级管理的信条。她用“永明之眼,勇行之心”为班训,鼓励学生要拥有一颗澄澈的心,一双明亮的眼睛,勇敢智慧地走好每一步。她说,学生的事,事无大小,都是老师的事,面对人生的一次次选择,学生容易惶惑,容易害怕,老师要鼓励他勇敢去选择,因为还有梦想,一切都有希望。她关注学生的内在情感,致力于学生潜力的激发;沟通家校间的关系,想方设法为学生树立信心。如今,她做班主任时所带的学生中也有人成为了一名班主任,她希望这份爱能继续传递下去。

求真,是葛老师教科研的态度。有些课,她会做教学日札;有些书,她喜欢写读书报告;有些电影,她爱写随感。对于写作,兴之所至,情之所发,一切是自然而然地,就那么美好。她说她的初中语文老师——王守明老师给她的影响很大,在她的心里播下了一颗诗意的种子。这么多年,她不曾忘记老师念着自己南师大同学晓波作的诗时的表情和语气。今天有学生问她诗歌怎么写时,她仍然会轻快地念起那两句诗。她想,王老师如果听见,一定也会不自觉莞尔。

人格品行是教育的本质。母亲曾经对她说,做人要善良宽厚,做事要问心无愧,母亲的话深深影响着她。善待每一个孩子,是每个教师的责任。葛老师希望透过她的教育,能够映射出的是学生的美丽。

朱光潜先生的座右铭是“此身、此时、此地”。意思是,凡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绝不推诿给别人;凡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延到将来;凡此地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绝不等待想象中更好的境地。朱光潜先生是葛老师极敬佩的先生,这句话也是她遵从的名言。她说,此身别无长处,此心不渝是语文。


此心不渝是语文 葛蕊_html_m7733391f.jpg


Copyright @ 2019 南京市栖霞区实验初级中学 版权所有  苏ICP备15004044号
技术支持:南京焦点领动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