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标题
  • 文章摘要
  • 文章内容
  • 全文搜索

【融进德育】温暖陪伴 “疫”同成长——实初尧化居家心理调适指南

浏览数量:38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海门)实验初级中学尧化校区     发布时间: 2023-01-07      来源:本站


亲爱的老师、同学和家长们,面对疫情防控新形势,我们该如何适应和调整,从容应对变化,做好居家学习和工作呢?请收下这份心理调适指南,让我们以积极的状态开展生活。

学生学习指南

1.规律作息,加强运动

保持健康的睡眠节律,早睡早起,健康饮食,注意个人卫生。居家学习期间,同学们需要合理有度使用电子产品,健康用眼、科学用脑,保持充足睡眠。规律性的作息可以提醒大脑要开启“正式学习”模式,调动学习自律性,有更充沛的精力面对学习。此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适当的锻炼,减轻焦虑,保持好的心态。可以适当地做做广播体操、仰卧起坐,还可以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比如打扫卫生、整理房间、洗衣做饭等,既能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技能,又能给大脑放松、缓解学习压力,还能帮助家长减轻负担、促进亲子关系。

2.积极沟通,合理表达

与家人、老师、朋友、同学等保持积极联系,聊聊近况、谈谈心事,互相关心并给予支持和鼓励。有情绪波动时可与亲友倾诉,面对学习困惑时,主动勇敢地与同学、老师在线互动,不但可以解决问题还可以增进师生关系以及同学关系。当存在负面情绪时,可以通过在社交平台、笔记本记录或与朋友及家长交流的方式抒发出来,倾诉即疗愈,当情绪通过语言暴露出来的时候,内心会觉得更加轻松,并且在表述的过程中意识到自己过度焦虑的想法,发现其实真实情况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

家长陪伴指南

1.稳定情绪,正确沟通

家长稳定平和的情绪就像一个容器,可以将孩子的焦虑、悲伤、攻击和无助容纳到这个安全的空间中,能够促进孩子顺利地转化这些负面情绪和状态。家长要积极营造安全、和谐的家庭氛围,保障孩子内心的安全感。家长要学会做一个倾听者,多和孩子聊聊天,让孩子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锻炼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孩子的沟通是否顺畅,也是家长家庭教育能力的试金石。家长要多陪伴孩子,多读书、讲故事、做亲子游戏,对出现烦躁不安、焦虑恐惧等异常情绪表现的孩子,宜多拥抱、陪伴入睡等,通过增强亲子关系重建安全感。

2.科学防疫,接纳变化

从官方渠道获取有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疫情信息,科学认识疫情性质、流行情况、临床表现和危害,不过分关注负面报道,不信谣、不传谣。疫情持续存在的压力会让我们在情绪、生理、思维和行为上都出现变化,而这些变化通常是“应激”的表现。应激指的是当一个生命体所面对的事件(比如此次的疫情)打破了自己的平衡和承受能力,或超越了自己的应对能力时,所产生的一种应对这个事件的反应模式,实际上,这也是一个帮助我们适应疫情压力、更好面对压力与生活的过程。这是我们的身体在为压力做准备,以帮助我们更好应对压力的表现,而不是意味着我们是脆弱的、有错的。

教师工作指南

1.平衡角色,学会调适

无论在学校里,还是在家庭中,教师具有多重角色,有时压力过大会导致角色失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接纳自己的有限性,允许自己不是全能的人,不为难自己,积极寻求家人、朋友和学校等多方的支持,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鼓励从而形成温暖有力的联盟。当你感觉烦躁、郁闷、注意力无法集中时,不要强迫自己,放松一下心情,试着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转移一下注意力。通过听音乐、做运动、与家人互动等方法缓解压力。

2.家校携手,从容面对

面对持续不断的疫情形势,首先要做到从容面对,不恐慌、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不在社交平台发布不确定信息,关注官方首发疫情动态,做好自己与家人的防护工作。积极调整心态,家校携手,有共同抗击疫情的信心。

最后,如果遇到的困扰较为复杂或感觉难以排解时,可以拨打陶老师热线96111(24小时)、陶老师工作站栖霞分站热线86796111(工作日1600-2000)寻求专业支持。


Copyright @ 2019 南京市栖霞区实验初级中学 版权所有  苏ICP备15004044号
技术支持:南京焦点领动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