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标题
  • 文章摘要
  • 文章内容
  • 全文搜索

铭记历史,砥砺前行——主题升旗仪式

浏览数量:167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海门)实验初级中学尧化校区     发布时间: 2020-12-07      来源:本站

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胡筱萍

IMG_4821.JPG

本周日,我们将迎来第7个国家公祭日,国家公祭日是一个国家为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纪念活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主要参战国政府纷纷推出国家级哀悼日,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在惨案中死难的国民,增强现代人对国家遭受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大屠杀纪念馆、美国的珍珠港事件纪念馆、俄罗斯的卫国战争纪念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纪念馆等等,每年都举行国家公祭活动。

2014年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全票通过的决定: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12月13日,这是一个令无数人为之疼痛的日子,这是一段需要不断被铭记的历史。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1月的长达四十多天,侵华日军公然违反国际条约和人类基本道德准则,在南京纵兵屠杀无辜,手段野蛮残忍,烧杀奴掠,无恶不作。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中国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均设专案调查,其中,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经调查判定,日军集体屠杀有28案,屠杀人数达19万人;零散屠杀有858案,死亡人数达15万之多,三十多万人惨遭杀戮,是人类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那段苦难深重的历史,山河破碎的血泪、生灵涂炭的悲剧、满目疮痍的痛楚,镌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构成民族共同的记忆,每一次回想起来总是让人痛彻心扉,每一次重温之时总是让人悲痛不已。

又到一年12·13国家公祭日。山河肃穆,草木含悲。中华门城墙上留下的弹孔依旧清晰可见,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里一件件实物记录着历史,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这一残暴行径,铁证如山,毋庸置疑,更不能忘却。

昭昭前事,警惕后人。远离战争的烽火,告别亡国灭种的危机,今日之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沐浴于改革开放的春风,成长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宽广怀抱,今日之人民已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转变。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任何时候,唯有铭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

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这是苦难历史带给中国的深刻教训。在曾经被侵略者蹂躏的这块土地,在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这块土地,中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这何尝不是对历史最深沉的祭奠、对先辈最好的告慰!但历史同样启示我们,要时刻保持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但也要看到改革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关头,国际形势和国内矛盾纷繁复杂,唯有激发“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砥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历史担当,才能筑就民族复兴的坦途。

没有一个强大的国家,人民就会失去基本的保护。历史无数次昭示着一个真理:国弱则民辱,国强则民立。南京大屠杀中,30万同胞付出血的代价,告诉我们国家落后会带来怎样的后果;今日中国的崛起,又告诉我们,民族之觉醒能激发怎样的力量。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会挨打;历史告诉我们,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历史告诉我们,国富民强,民族复兴是多么重要。

今天的奋斗,是对过去最好的纪念。中华民族付出了前所未有的牺牲,经历了难以想象的伤痛,才以百折不挠的意志、坚持不懈的奋斗赢得了民族的尊严与荣光。“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铭记历史,我们应该从灾难记忆中汲取家国情怀,以更加积极态度投入到学习与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唯有如此,我们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这也是国家公祭的要义所在。

今天,和平的阳光普照大地,但我们都不能、也不应该忘却八十年前的那段悲痛历史。铭记历史,让我们知道为什么出发;铭记历史,让我们更有力量走向光明和未来;铭记历史,让我们为复兴中华凝聚起磅礴力量。


Copyright @ 2019 南京市栖霞区实验初级中学 版权所有  苏ICP备15004044号
技术支持:南京焦点领动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