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标题
  • 文章摘要
  • 文章内容
  • 全文搜索

2019.5.6国旗下讲话——立志报效祖国 传承五四精神

浏览数量:58     作者: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 2019-07-15      来源:本站

《立志报效祖国 传承五四精神》

                    --2019年5月6日国旗下讲话

             主讲人:沙群

同学们、老师们:

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立志报效祖国 传承五四精神》

五一假期中我们度过了今年的五四青年节。今年的五四很特殊,因为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之一参加了会议,中国代表在和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和取消“二十一条”等正义要求。但巴黎和会不顾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竟然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5月4日,为了祖国的独立和自由,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他们打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宁肯玉碎,勿为瓦全”等口号,并火烧曹宅,引发“火烧赵家楼”事件。随后,全国许多城市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工人罢工,迫使北洋军阀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撤销曹汝霖、陆宗舆、张宗祥三人的职务,并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如闪电惊雷,爱国青年们屹立街头,在中华民族饱受屈辱时毅然挺身,以力挽狂澜之势救黎民于苦难之中。劈开旧中国如磐铁幕,唤醒暗夜中沉睡的灵魂,以磅礴之力鼓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

在 4月30日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上,习近平总书记说到”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五四运动时,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挺身而出,全国民众奋起抗争,誓言“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

“五四运动以来的100年,是中国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凯歌前行的100年,是中国青年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的100年。”

五四运动已作为光辉的一页载入了中华民族的史册。然而,五四运动绝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事件,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伟大的五四运动的精神。在这种精神里,有着青年人关注国家命运的责任和使命,有着青年人振兴民族大业的赤胆与忠心。他们在血雨腥风的黑暗社会里不畏强敌,为维护民族利益而贡献青春。光阴荏苒,物换星移。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

同学们,我们这一代青少年依然不仅要燃起一个家庭的希望,要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更要挑起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梁。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提出6点要求。

一是要树立远大理想,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

二是要热爱伟大祖国,听党话、跟党走,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体现爱国主义情怀,让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心中高高飘扬。    

三是要担当时代责任,让青春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广阔天地中绽放,让人生在实现中国梦的奋进追逐中展现出勇敢奔跑的英姿,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是要勇于砥砺奋斗,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天地,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用青春和汗水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

五是要练就过硬本领,增强学习紧迫感,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努力提高人文素养,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

六是要锤炼品德修为,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让清风正气、蓬勃朝气遍布全社会。

同学们,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要以这6点要求来严格要求自己,提升内涵,展示风采,关注世界,关注未来,增强历史责任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与梦想同行。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让我们拿出青年人的干劲和冲劲,全心全意投入到学习中去,努力奋斗取得好成绩,修炼好品德,做一个无愧于父母、无愧于师长、无愧于青春的有为青年,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传承五四精神,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我的讲话结束了,谢谢大家!


Copyright @ 2019 南京市栖霞区实验初级中学 版权所有  苏ICP备15004044号
技术支持:南京焦点领动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