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164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海门)实验初级中学尧化校区 发布时间: 2022-03-26 来源:本站
2022年3月24日下午,由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主办,栖霞区实验初级中学尧化校区承办的区何伟名师工作室“音乐育人”专题研讨,暨学段衔接课堂教学专场活动第二场,在区中小学音乐研训员何伟老师及实验初级中学尧化校区团队前期紧锣密鼓的筹备下,如期举行。因疫情原因,本次活动最终只能通过腾讯会议直播平台,在云端以屏幕共享的方式开展,全区中小学音乐教师参加了本次研训,区实验国际学校的王锐老师主持了本次会议。
虽然本次活动最终是通过腾讯会议进行,但在前期准备中,区实验初级中学尧化校区团队一直为线上直播做积极筹备工作,他们不仅落实具体方案,还一次次调试设备、帮助老师录制视频等,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活动的第一个环节,由工作室成员、区实验初级中学尧化校区的蔡瑞芳老师带来的微讲座《双向衔接,优化教学——关于中小学音乐教育学段衔接的思考》,蔡老师从音乐教育学段衔接的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了学段衔接研究工作的意义,分别从学段内容、学段目标、学段方法的衔接三方面入手,指出我们中小学教师,不仅要熟悉自己所在学段的教材、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课堂样态,同时也要双向了解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内的教学内容、目标和方法,最后,蔡老师以上次活动中,刘培荣和马婉悦两位小学老师开设的精彩课例为例,并结合自身教学,和老师们一起交流探讨了初中学段内,同内容同知识点的作品是如何进行衔接教学的,引发了大家的共鸣和思考。
紧接着,来自南师附中丁家庄初级中学的沈亚雯老师也是工作室成员,给大家在线分享了自己的课例《孤独的牧羊人》。在分享之前,沈老师先谈了谈对“学段衔接”的微思考,她理解的“学段衔接”,就是教师的“大局观”和真正的理解学生。然后分享了她的课堂教学——《孤独的牧羊人》,这节课从师生合作的三声部合唱练习导入,引出“音程”的知识点和约德尔山歌的真假声转换,接着教唱歌曲《孤独的牧羊人》,进行有关约德尔调的知识拓展,从节奏、速度、旋律、调式方面分析聆听到这类歌曲时引起快乐情绪的原因。最后以反馈练习检测学生这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这节课让大家收获颇多。
当大家还沉浸在沈老师具有感染力的课堂之中时,工作室另一位成员彭园程老师也是来自于南师附中丁家庄初级中学。彭老师和大家分享了她的精彩课例《粉墨人生——儿行千里母担忧》,彭老师通过分析小学阶段音乐教材,结合课外的访谈发现,大部分学生在小学五年级学习“京歌”《梨园英秀》的时候,已经初步了解京剧常识,能说出四大行当的名称,还可以说出几个京剧术语。但学生对学唱传统京剧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学习兴趣和信心需要进一步培养。于是她选取七年级下册的《儿行千里母担忧》唱段,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授课过程、教学反思六个方面与大家分享了课例,并将此课在师父帮助下多次修改、整理的过程与大家进行交流。大家都表示很受启发。
活动的第四环节,是由南师附中燕子矶新城小学的秦佩如老师分享的《线上教学的音乐作业小尝试》。秦老师从个人视角出发,基于美育与德育育人,谈了线上教学和音乐作业在融合教育大发展下学生音乐素养、音乐储备、音乐欣赏能力的提升。除歌唱教学和竖笛教学外,秦老师还重点关注到学生的音乐听辨能力、音乐作品赏析能力、音乐基础创编能力这三大板块。并针对性的设计了关于这方面能力提升的练习,充分动员课代表和小组长肩负责任意识,把任务检查下放到每个小干部手中,既普及到所有学生作业内容的反馈,也兼顾抽查与个别指导,更促进了学生课堂共话,切磋研讨的氛围。
最后,工作室主持人、区中小学音乐研训员何伟老师不仅解答了老师们提出的问题,还从“感动、推动、行动”三个关键词对本次“音乐育人”线上主题研讨活动进行了课例点评和总结。何老师充分肯定了今天线上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每一个团队的付出和每一位老师的努力。她说这是一种集体育人的力量,首先表示感谢,同时也希望各校能在未来的工作中继续发挥教研组的团队力量,从日常工作中扎扎实实落实育人工作,在区域推进的过程中呈现出“育人结构系统化、育人目标序列化、学段衔接、学习方式综合化、育人评价持续化”的育人新样态。为此,老师们信心满满,干劲十足。
疫情之下,栖霞区中小学音乐教师团队,在研训员何伟老师的引领下,拧成一股绳。大家在“不停研”的教研氛围中互学、共研、共进,以求给学生提供更好的音乐教育。“音”你而行,“研”续成长,育人事业,我们终将不断努力、携手共进!